調理

西洋蔘能有顯著的降血糖、降血脂、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能有效預防及治療糖尿病。
糖尿病的成因是人體的胰島素不足,不能有效調整血液中的糖份,令血液中糖份的濃度超過正常。近年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並有年輕化趨勢,這是與城市人的生活習慣有關。超重、肥胖、少運動、飲食不健康等都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此外,當年紀愈來愈大,人體逐漸衰老,亦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血糖過高有很多害處,例如會使免疫功能下降,血管變性,降低思考能力,容易疲勞,神經麻痹,血管硬化,血液不暢,心肌梗塞,危害肝臟功能,引致腎功能衰竭,視網膜出血等。治療糖尿病,現今西醫主要是以運動及飲食療法,並以口服降糖藥或注射人工胰島素來改善症狀,至今沒有根治的辦法,須終生用藥。口服降糖藥副作用很多,尤其對肝臟有病、及腎功能不好的人,不宜使用。而注射人工胰島素需要每天打針,會帶來長期痛苦。治療糖尿病還有可能會用藥過猛,引致低血糖的危險。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研究組,已確認加拿大西洋蔘藥療對糖尿病患者大有功效,其中的皂甙成份降糖作用是最明顯的。長期食用西洋蔘,能幫助調節體內失衡的營養狀態、代謝的異常、內分泌功能的紊亂等,使身體回復健康。從而能延緩衰老、減少肥胖機率,預防患上糖尿病。

西洋蔘有雙向調節血壓的作用,能治療高血壓和低血壓。
現代醫學發現西洋蔘有治療高血壓的作用,是由中醫使用西洋蔘的經驗而得到啓發的。中醫理論中,高血壓屬於心「本虛標實」之症,主要表現為陽氣亢進,但整個身體的狀況是低下的。因此,中醫在治療高血壓時,常用西洋蔘來補益患者的「本虛」,而且由於西洋蔘屬涼性藥,可治高血壓的陽亢之標。研究發現西洋蔘能降血壓的理據,在於西洋蔘對大腦皮層中樞神經有鎮定作用,使高血壓發生的主要誘因得以解除。另外,西洋蔘可以使動脈硬化患者的血管軟化,亦可幫助清除血管中的過氧化脂質,使血流暢通,產生治療高血壓的療效。中風之發生,一是血壓過高,另一是血管硬化。西洋蔘既可調節血壓,又可軟化血管,使心腦血管病患者發生中風的危險降低。
西洋蔘的皂苷類有效成份及多種氨基酸,有雙向調節血壓的作用,所以不論是高血壓或低血壓,都能有顯著治療效果。目前西醫用以控制血壓的西藥有許多種,如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利尿降壓劑等。西藥降血壓的特點是迅速,很快便能使血壓下降。缺點是必須終生服藥,治標不治本,一旦停藥即會引起血壓反跳,甚至更加嚴重。食用西洋蔘能治療高低血壓,且沒有西藥的副作用。

中醫很早便有用西洋蔘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缺血等。
血管硬化是因血管內壁產生了大量過氧化脂質,然後巨噬細胞基於正常免疫反應堆積在其上後死亡而形成的細胞增生與纖維化,使血管內壁變得更厚、更窄、更缺乏彈性所致。如冠心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便是因動脈硬化造成對心臟的供血不足而形成。
西洋蔘通過增強人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數量與活性,清除氧自由基,進而減少過氧化脂質連鎖反應的發生,防止過氧化脂質的形成,所以能從根源預防或治療心腦血管病。因此,若能在未發生心腦血管病的年輕時代,就少量持續地服用西洋蔘,便可產生預防效果;每天的服用劑量大致為三至六克,但必須長期堅持,否則其療效是難以保證的。如已患心腦血管病,就更應以西洋蔘為經常服食之品。

中風可引致偏癱,令患者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能導致死亡。 中風有兩種主因,一是大腦組織中的血管硬化,如果血壓突然上升,就會使腦血管破裂,引起腦出血,即是我們常說的中風。二是由於血管中硬化的組織脫落下來,堵塞了腦血管,使腦組織缺血所致,醫學上稱這種中風為缺血性中風,即腦栓塞。
西洋蔘不但能調節血壓、治療血管硬化,更有抗缺氧的作用。國內外醫學界早已公認前蘇聯學者Brekhman在研究西洋蔘的藥用價值時提出的一種觀念,就是西洋蔘能夠增強人體對內外環境中刺激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包括缺氧、高溫、低溫、疲勞等,Brekhman將西洋蔘的這一功能稱為「適應原作用」(adaptogenic action)。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曾在赴西藏高原考察時發生嚴重的缺氧反應,後來考察隊員都口含西洋蔘,結果大大緩解了高山缺氧反應。此外,中醫傳統有用西洋蔘搶救腦出血的中風患者,這是因為西洋蔘含有三七素這種成分,因而具有止血之效。另外,由於西洋蔘亦有抗缺氧的作用,在發生缺血性中風後,如能立即投予大劑量的西洋蔘湯,就可以大大提高腦組織及全身的抗缺氧能力,產生急救效果,並為進一步的治療打下基礎。這也是西洋蔘何以能用於中風急救的原因。
因此,長期持續服用西洋蔘可以預防中風的發生。對於長期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更應持續服用西洋蔘,每日三至六克,便可起到預防中風的作用。

西洋蔘中所含有的皂甙、微量元素及多醣成份具有抗癌症腫瘤的功能。近年來國內外將西洋蔘當作一種防癌抗癌藥使用。 癌症腫瘤病人長期飲用西洋蔘,能有效延緩病情的發展,及促進手術後復原,減輕放療、化療後的不適反應,對防止癌細胞轉移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及生存時間有較大的好處。西洋蔘補而不燥,健脾生津,補氣補血,能增強身體抵抗力,有效抑制和殺傷癌細胞,並對防止癌細胞擴散,降低復發有很佳功效。
服用西洋蔘時,應注意劑量配合問題。如在癌症治療手術後的一段時期,應服用較大劑量的西洋蔘;建議每天可服用十克,早晚各一次,並用西洋蔘沖水代茶飲用。以後可以減少一點劑量,但每日不應少於六克,並應持續長期服用。另外,西洋蔘還可與其他中藥配合以增強療效,如茯苓、枸杞子、真珠粉、靈芝等,都可以與其煎湯服用。 如能長期堅持以上服用西洋蔘的方法,戰勝癌症,並非夢想。

西洋蔘有調整內分泌、鎮靜安神的功效,所以能有效治療婦女病。
婦女病與內分泌失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常見的月經不調、白帶過多、痛經、閉經等,都與內分泌失調有關。 西醫治療婦女病,大多是服用激素,但療效不佳,且副作用較大。 中醫治療婦女病,常用的中藥有白朮、黃芪、西洋蔘、真珠粉等,這些中藥單獨服用或是配合服用,都可產生良好的療效。
女性的性激素是由位于垂體和下丘腦的神經中樞控制調節的。垂體和下丘腦均位於腦部,受大腦皮層的影響最大,當情緒緊張、精神過度興奮或悲傷,乃至受到突然的驚嚇時,都會引起垂體和下丘腦控制的性腺分泌異常,進而產生月經不調等症狀。 服用西洋蔘,可使性激素的分泌異常得到矯正,產生治療月經不調的效果。如果是因為精神緊張或失眠所致的性腺分泌失常,西洋蔘因有鎮靜安神、助睡眠的功效,服用後便可有助消除病根。
使用西洋蔘進行治療時,為能達到最佳療效,患有不同的婦女病或內分泌紊亂者,應用不同的方式服食西洋蔘。 如月經不調者,單獨服用西洋蔘即可,一般每天兩次,每次服用三克。 對於經痛者,在服用西洋蔘時,還應配一點生薑、桂圓,療效比單用西洋蔘要好,閉經的治療也是如此。

西洋蔘對於中老年人性功能衰退,有預防和治療的雙重作用。
男性的性腺是由垂體神經中樞和腎上腺系統控制調節的。當體內性腺細胞逐漸被氧自由基所氧化,過氧化脂質在性腺上沈積,性腺便會老化,導致性功能衰退。由於西洋蔘有調節垂體性腺的功效,也能提高體內SOD的含量和活性來幫助消滅氧自由基,避免了過氧化脂質過早地在性腺上沈積,使性腺能保持活力和正常功能,以此延緩中老年男性性功能過早衰退的情況。
也看看: